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研究...........刘钦华  彭 婷  杨志军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研究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龙桂乡小学   刘钦华    杨志军  637000   

【摘  要】语文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为了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及质量,则有必要优化教学内容及方法。与此同时,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健康发育的重要阶段,因此有必要结合学生实际,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适当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本文则在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概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渗透的途径和有效策略,希望以此全面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语文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有效渗透 途径及策略  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是一门在我们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学科,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同时,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也是学生与他人交流和交流的主要工具。我认为在中国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必然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习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小学生的心是脆弱而脆弱的。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如何解决,在学生心中留下阴影,久而久之给学生带来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不同的影响,这将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动态,确保学生能够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并能运用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使用正确的方法。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锻炼坚定的意志。意志是人们为了达到有意识提出的目标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所做的持续努力。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耐挫、抗挫的品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例如,可以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中,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从《芦花鞋》中,学习青铜不怕善良淳朴,不怕艰苦,面对苦难永不向命运低头的美好品质等,都是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坚定意志、获取潜在力量的好教材。

   2.培养活跃的思维。学习过程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思维是学习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凭借教材中具体人物的思维实例启迪学生,比如《曹冲称象》中的创新思维;《我要的是葫芦》中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系统思维。另一方面,还应该指导学生抓住课文语言深悟文字所蕴内涵,在具体的智育活动中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陶冶积极的情感。情感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因素,既受环境的影响,也受他人情感的感染。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情境的创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赋予人物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体验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像《怎么都快乐》中的自洽,《四个太阳》中的与环境和谐相处,《游子吟》中的母子情,都是极好的范例。同时,教师也要利用自身的积极情感来影响和感染学生,避免负面情感的传递。    

4.练就自我心理修养能力。良好思维素质的形成,有赖于相应心理知识的掌握,更需要具备一定的自我心理修养能力。这样,个体才能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保证心理健康,发挥心理潜能。因此,语文教学中,还应结合教材与教学,提高学生自我心理修养能力,比如情绪调控、人格塑造、意志磨炼等。例如在教学《丁香结》时,教师可以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引申到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使学生感悟生命需要“结”,懂得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态度,从而实现提高自我心理修养能力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1.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课程目标分为四大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且每个领域在不同学段中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如:第二学段的课程目标中,阅读与鉴赏领域提出,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表达与交流领域提出,要“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这就要求在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中,应该有机渗透心理教育,而不是脱离教学,外在地强加某一达成目标。例如,课文《巨人的花园》本身就贯穿了“自私、冷酷”这一线索,由于巨人内心充满了冷酷、自私与无情,才使得他的花园在春天时仍然寒风刺骨,冰雪覆盖,巨人自己也感到了孤独与寂寞。为此,教师就必须设定“宽容、给予是一种快乐”这一教学目标。它不是一种附庸的、牵强的,而是分内的、自然的,如果硬要贴标签式地为心理健康教育而教育,那就不会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学生也不会欣然接受。

2.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心理环境。所谓课堂教学心理环境,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形成的社会心理气氛。良好的心理环境对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都有深远的影响,也是进行学科渗透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民主、亲切、信任、热情的态度对待学生;教师的语言应生动、形象、幽默、充满激情。在把握了课文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后,可以利用视频、游戏、任务驱动等手段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以此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开放心灵空间。例如,在执教《竹节人》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件播放竹节人“战斗”的视频,用幽默的语言来描述“战斗”的场景,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写出玩具制作指南,鼓励学生动手为竹节人添加“新装备”创新制作玩具并命名,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感受传统玩具乐趣的同时,真正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1.有效的掌握教育时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我们在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达到润物无声的目的,孩子心灵的效果是最纯粹的。,通过普通的教学过程来渗透课文思想。另一方面,教学方法要与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紧密联系,不偏离主题目标,为此教师需要研究教材和学习条件,选择合适的案例,并以社会现象或热点话题为重点,以学生为重点。让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让学生有学习的自主权和紧迫感。这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机。教学与他们进行精神上的交流,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到青春期的敏感问题中,既可以防止学生与老师对立、形成叛逆心理,又可以与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一些生活案例,寓教于乐。更好的。

2.优化育人环境,凸显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校风和学风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有力保障,教师才是真正高效课堂的开发者。语言要优雅,举止大方得体,不能用简单粗暴的语言辱骂学生,更不能体罚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拓展想象,让课堂充满欢乐,营造科学校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教师要面带微笑,用温和的语气与学生交流,为学生营造和谐、有序、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自信心,照顾单亲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物质和心理上的帮助,经常回家,帮助和鼓励他们学习,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信心挑战自我,在逆境中成长。

3.有效的实施多样化的教育模式。阅读与心理健康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育方式与学习动机、兴趣密切相关。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往,加强与学生的交往,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往,提高学生的阅读体验,从而达到人生价值和人生价值的有效碰撞。在阅读中,学生常常会碰到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并与老师进行沟通。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促进了他们的交流和交流。

4.优化教学评价模式,注重激励教育的有效落实。在以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选用的教学评价模式主要为重视教学结果的评价,这种传统教学评价模式的应用,使得教师仅仅看重学生的考试分数,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为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果想要保证课堂授课质量达到预期标准,从而将语文教育的实施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就要在优化教学评价模式的基础上,注重激励教育的有效落实。因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授课中,改变自己传统的观念,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在学习成绩,而在于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以及学生的道德水平,通过利用赏识教育和激励教育,不断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引导学生不断发扬自身优点,可以帮助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5.拓展完善教育评价,深化课堂渗透的能效。一是,注重过程评价,增强心理自信。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细致的观察学生,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予以鼓励与认可。例如,平日不善言辞的学生,在一次口语交际教学中勇于突破自我,清晰准确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教师带领全体学生为他鼓掌以示赞许,并鼓励学生以他为榜样,在学习中克服心理障碍,不断的挑战自己。通过将教学评价以恰当的实际,选择契合的方式融入日常教学过程,实现激励能效的最大化,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树立强大的自信。二是,善用语言艺术,满足心理需求。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的评语对于小学生的影响不容小觑。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我国语言博大精深的优势,以语言艺术做出易于学生理解与接受的中肯评价。

6.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壮大师资力量。由于时代的变化,学生在心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已超过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且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首先,学校要充分发挥好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计划和各种预案,每学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摸底,并建好台账。其次,学校还需增加对科任教师心理健康的知识培训,提升科任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这样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时,才可以积极地传播正能量,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语文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最后,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方面进行备课;在学习教材内容时,根据班级学生的心理情况灵活地、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哪些教材可以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哪些内容可以有效实施德育,等等。同时,通过对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能使教师从心理教育的角度去处理一些问题。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已经成为现代素质教育的主流发展趋向,分析原因主要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可以起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积极意义,并且还能促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更好地发展,帮助学生改善不良情绪,端正学习态度,提高他们对语文学科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蔺淑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才智,20199):21.

[2]杨效文.心理健康教育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1,(24):85.

[3]王琼.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作家天地,2021,(14):119-121.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