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育融合的策略 四川省南充市潆溪高级职业中学 曾旭丰 637000 【摘 要】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初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基础,但是在传统的教育中由于对德育教育的忽视以及教育方法的不完善,使得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生活脱节,造成学生理论知识有余,实践能力不足。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生活化,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践行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教育 道德与法治 有效融合 教学策略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学生德育教育的基础,但是在传统的教育中由于对德育教育的忽视以及教育方法的不完善,使得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生活脱节,造成学生理论知识有余,实践能力不足。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生活化,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践行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于道德教育与法治教学的教学要求,提出了更高的目标。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使学生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良好的知法懂法意识、并培养学生优秀的德行操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就要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分析探究道德教育与法治教学的方法,不断的改革创新,从而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一、新课改背景下道德教育与法治教学现状 1.学生思维不活跃,课堂效率低下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部分学生的学习意识受到家长和传统学习观念的影响,认为道德教育与法治教学没有学习的必要,对中考的帮助不大,所以将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其他主要科目的学习上,只有的临近考试时才会简单记忆一下,平时很少将学习的精力放在道德教育与法治的学习和理解上,大多知识都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无法真正意义上了解道德教育与法治的重要性和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学生的思维落后,课堂的教学效率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2.落后的教学模式,致使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面临着,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渐渐无法适应现在的课堂教学、无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由于初中生,年纪小,活泼又好动,处在青春期比较叛逆的阶段,使得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往往对学生来说,没有任何对学习兴趣和动力,学生也无法主动学习,加深理解能力。 3.受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一直将德育教育完全寄希望于学校,通过学校开展道德法治教育课程和活动来形成系统化的教学模式。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具有高素质、高能力水平的教师往往被分配到智育的教育科目中任教,在德育教育中的教师素质往往相对比较低。同时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智育教育永远凌驾于德育教育之上,进而使得德育教师在教学中受到的重视不足。 4.德育法治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生活性,所以在教学中不能仅以教材为基础,同时还需要加入生活元素,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判断力,使学生能够将课堂的教育在生活中得到實践。但是从现代的道德法治教育情况来看,课堂教育与生活严重脱离。很多教师更注重的是学生的课堂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在生活中对道德法治教育的践行考核,同时在教学中没有引用生活例子的意识,使教学内容单调、刻板。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融合的措施 1.转变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模式。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学生只能被动的听教师的讲解,缺乏有效的互动,使得学生难以对道德与法治教育提起兴趣,而且这种生硬的讲解取得的效果也比较有限。因此要想将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中加入生活的元素,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或者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方式来对教学进行改善[2]。比如在学习《走进法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需要先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的意义以及与其他规章制度的区别。在讲解完法律的意义后,教师可为学生例举几个例子,(1)违反学校的规定,迟到早退。(2)违反商场的规定,在公共场所吸烟。(3)违反公共治安条例,打架斗殴致人重伤。然后问学生哪一条属于违法行为。这样通过生活例子的融入,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违法的概念以及法律与一般性规定的区别。 2.加强对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的实践力。当前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仍然注重对理论的灌输,忽视学生的行为实践,从而使得理论与实践结合成为空谈,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的过程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举的过程。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讲解中需要注重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比如在讲《为正义高歌》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正义的理论涵义,然后通过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播放关于正义的生活事例,如敢于与歹徒搏斗的路人、勇于提醒被盗者的同行者等。从而使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来理解正义的含义。最后,教师要求学生举出在生活中遇到过或听说过的关于正义的事例。通过这种方式的讲解能够使学生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生活进行紧密的联系,提升教学回归生活的实践力。 3.提升教师素质,营造良好的道德与法治环境。教师是教学的参与者、实践者和引导者,所以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需要提升教师的素质,进而保证教学的质量。同时,教学的环境对学生的道德法治学习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学校还需要注意校园风气和环境的营造。首先在教师的素质提升上,教师不仅要注重对道德与法治教育基础知识的积累,同时还要注意对生活中关于道德与法治事例的收集和整理,进而在教学中能够多为学生讲解案例,使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其次,在校园环境的营造上,可以通过粘贴道德与法治相关的标语或者板报等来加强宣传,同时设立“道德与法治光荣事例园地”,将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践行中的事例利用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展示出来,塑造榜样力量。 三、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融合的有效策略 1.创设情境教学模式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学科教学所使用,情景教学以其灵活、多变、丰富的趣味性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初中学生正处于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活泼好动的年龄段,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积极开展情境教学,提升学生对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学习《在集体中成长》一课时,教师创设情景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课本知识,创设情景场景,将课本中的知识以情景的模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们扮演集体情景中的角色,使学生自己分辨场景中的“对错”,教师再加以引导,从而高效的、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 2.利用社会热点,渗透教学知识内容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以网络为传播工具的新媒体逐渐涌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人们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工具,在网络中检索各式各样的信息,使信息之间传递速度急剧加快,因此也形成了一些具有较大争议的社会热点话题。教师应在深入探究教材中涵盖的知识内容的同时,通过网络搜索与教学知识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话题,并且采取课堂互动、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围绕着社会热点话题进行讨论,使学生明白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能够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例如:在进行《维护国家利益》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利用香港暴力分子的社会热点问题,向学生讲解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谈一谈维护国家安全的方式有哪些,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且向其中补充学生未考虑到的部分,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为学生设置“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探究意识。 3.开展小组合作方式,加强互动交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逐渐发生了变化,学生的课堂作用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和心理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发挥教育意义的主要阶段。在这期间,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大人”和“孩子”的转变阶段,内心较为敏感和脆弱,对外界的事物都有着较强的抵触,并且非常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侵染,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基于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当针对学生的发展特性进行深入的了解,选取适合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例如:在《做守法的公民》教学时,教师不能像传统的教学理念一样,开课就是对学生的批判和责问,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应当要改变以往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创新教学方式,革新教学观念,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式教学,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情景模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最后进行评比,获胜的小组可以获得奖励。如讨论主题为:“小明因嫉妒心,偷走同桌的电话手表,后因愧疚心,将电话手表还给同桌。问案例中小明触犯了哪些法律?如果你是小明同桌,你会原谅小明吗?”应该如何对小明的心态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的开始逐步展示自我。并且在小组合作中有助于同学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深入探究新课改的内涵,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根据对现有教学设施和学生学习需求的了解,筛选出最适合在现有教学资源的教学方式,开展小组合作方式,加强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学习教学知识内容当中。 参考文献: [1]方婷.纵观新加坡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融合及其启示[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1(3):8-11. [2]郭长征.影响初中道德法治教育的主要因素初探[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2):6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