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饶 斌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川省南充市涪江路小学    637000

【摘 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浅吟低唱地诵读,在诵读中整体感知,在诵读中有所感悟,在诵读中培养语感。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中也强调“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捕捉语感、积淀语感、发展语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加强诵读  培养语感  语言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诵读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是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是加强语文感知学习的前提,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积累语感的最佳方式,它不但有助于提高语感的直觉性,还有助于培养语感的情感性。只要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出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气象万千,才能让学生从感性上、整体上去认识,理解文章,对文章进行主观的消化和吸收,在不知不觉之间通过诵读把他人的东西转化文自己内在的积淀。

一、诵读在培养语感中的重要作用

1.诵读能激活思维,有助于语感的形成。诵读可以克服学生“喊白话”的不良习惯。若是像和尚念经那样有口无心,即使读上千遍,也难以体会到语言丰富的表现力。文字的东西是书面的,只有通过大声的读出来,才能迅速地在头脑中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只有迅速地把文字符号转换成形象,才能更好的形成语感,使学生更好地感知语言之神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情趣。

2.诵读能激发联想,有利于语感的增强。众所周知,汉语具有别的语系的语言无法比拟的优势,琅琅上口,韵味无穷。要知道,汉语的声调也是一支无形的“笔”,采用不同的音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绘出不同的色彩和形状,声音的抑扬顿挫能够反映出人们内心的情感。一段优美的文字可以引发人们无限的联想,那么文字就可以通过诵读来让学生理解,体会语感,通过诵读来表情达意,通过诵读的轻重疾徐、抑扬顿挫增强语感,体验语言。

3.如何通过诵读培养语感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的每篇课文都是经过专家精心挑选编排的,教师要充分选择教材:如诗歌(尤其是古诗)、小说、写景或抒情的散文等,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来培养语感,那么教师可从注重学生过好诵读关、注重学生课堂诵读训练、注重学生课后诵读习惯的培养几个方面来进行语感培养。

、过好语文诵读关,加强语感教学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形成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没有读,语感培养就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感教学突出一个“读”字,首先要强调多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准确领悟感和流畅舒适感,让学生在正确、流利的朗读中感受语意,感触意脉。其次强调朗读和诵读,通过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多种形式,为体现文章中的思想服务,为深刻理解课文表达的感情服务,依据教材特点和教学需要灵活、科学地安排读的形式,既提高了学生读的兴趣,又可起到激活语感的作用。还要强调教师的范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可以起到“传染”语感的作用。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是对学生语感有效的训练。它能激起学生读的兴趣,让他们在听中获得语感的熏陶、协调,注意重音、停顿,把握节奏、语气等,促进对语言的感受力。通过保质保量灵活多样的朗读,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所蕴含的形象、情感、色彩和内在意蕴直接敏锐的感知力。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语感能力,则其朗读水平也就会大大提高,所以朗读与语感两者是相互促进的。

2.读通读顺,初识语感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描写王熙凤出场时的服饰穿着“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着翡翠撒花洋皱裙”。对于这样一段话,只有先要求学生诵读时做到读音正确,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添字,不重复字句,不断读,不读破句,连贯地读,停顿适当,也即读通读顺,才能初步感知王熙凤的奢侈俗气、泼辣张狂的人物形象,这样才能初步形成语感。

3.读悟融合,锤炼语感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让学生读一读:“小鱼摇着尾巴;老牛甩着尾巴;燕子摆着尾巴”,体会这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课文写不同动物摆尾巴时所用的词不同。这实际上是一个语感图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的用词越来越准确。教材中那些典范的作品,其语言都是经作者精雕细刻,是妙不可言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那些重点的、精美的词句作为语感培养点,通过诵读进行比较、揣摩、欣赏,进行透彻理解,从而有更深的领悟,使学生语感得到了进一步锤炼。

4.美文美读,升华语感美读,也就是有感情地诵读。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能够真正理解之后,也就有了自己的认识。这时,要求能够有感情地把文章读出来,也就完成了学生自己对文章的再创造。通过有表情地诵读,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到作品的语言美、结构美,领略到文章中的意境美,体会出人物的情感美。把课文读美,可以根据文章特点用多种方式,分角色朗读,配乐诵读,教师范读,师生引读,表演读等等。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老师在优美的配乐诵读中,学生入境入情,通过燕去燕来、草木荣枯这些再自然不过的现象,引发出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对生命价值的求索。老师诵读后,学生再次诵读开篇这些清隽洗练、表达生动的文字,从中体味,使语感得到升华,受到感染和熏陶。  

5.熟读成诵,积淀语感语文教材作为学生的主要语感对象,教师要在学生充分地感受和领悟语言材料的同时,形成鲜明的语感,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活记乐背,积累言语材料,积淀语感经验。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让学生多读书,由多读而熟读,再由熟读而背诵。如教学《山中访友》,我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使学生对作品表情达意的技巧达到“语悟其神”的程度,在诵读中展开联想,引起内心的情感体验。在声情并茂的诵读中,学生仿佛来到树林中,小溪旁……通过诵读为学生的迁移运用提供保障。学生熟读成诵,通过接触、感悟、积累、借鉴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经验。

、强化课堂诵读训练,促进语感形成

1.通过充足的时间来诵读,提高感悟语言的能力。一堂课,应保证主要时间用于指导学生诵读课文,而不是进行琐碎的分析。通过诵读,加深对课文的感知;通过诵读,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通过诵读,强化记忆,培养语言思维能力;通过诵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教育。比如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就完全可以用大段的时间去诵读,让学生在动情的诵读中感悟那浓浓的秋情,从秋天的各种音响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2.以诵带讲,以讲促诵,丰富语感的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以诵读带动讲解,以讲解促进诵读。这样才能使教学相得益彰,课本上的知识才能潜移默化地转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文章中能适合学生自己诵读的内容,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诵读。但有时学生自己诵读不可以与老师的讲解完全分开来,而要伴随老师的讲解活动(启发、提示、解说、学生的答问、讨论)一起进行。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梅花魂》,在教学外祖父离别的前一夜和“我”的对话“……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多少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这里的语段只有通过学生自己诵读,老师指导性的讲解,再由讲解促进诵读,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梅花“魂”,赞美梅花的同时深层的涵义是在赞美具有梅花魂的中国人民。这样通过讲诵结合,语文教学就会显得轻松融洽,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3.让诵读成为习惯,时时渗透语感教学。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诵读习惯就必须进行强化训练。每上一节新课,课前一定要求学生预习,上课时一定要先检查预习情况,指名诵读老师课前布置的课文内容。每上完一节课,一定要布置一些精彩文段让同学背,下节课检查并给予评价记载。每一篇课文,都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诵读,不光精彩段落要熟读成诵,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读读记记”的内容、每个单元的“日积月累”一定要背诵,还要在课外阅读中用个性化的方法自觉地背诵,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时诵读,诵读时可以手舞之,足蹈之,摇头晃脑之,融入各种肢体语言,领略语言的韵味,感知意境,体会出语言文字背后蕴含着的境界和情调,品味出语感的独特之美.

4.说写训练,深化语感“语感是个体的人与言语世界的直接联系,它表现为对作用于他的言语作品的内在反应能力,即听和说﹙读﹚的能力,也表现为因个人情意的需要或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而在感觉层面直接生成言语作品的能力,即说和写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可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深化语感。“勤于动笔也是训练语感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学生读懂、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扩写、缩写、仿写、续写、写读后感等,读写结合,升华感悟,深化语感。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五彩缤纷的生活是语言的源头活水,又是运用语言的广阔沃土。因此,要扩大学生语言活动范围,注重课内外相结合,把生活当作语言的大教材,立足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把学办事、学交往、学合作、学做人与运用语言,提高听、说、读、写实践能力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开辟一片内化语言积累的崭新天地,就能使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跃上一个新台阶。

培养语感是一个长期的、科学的训练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不间断地训练。同时,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我们在引导学生品味感悟时,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倾向,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欣赏每个学生的“悟得”,争取使学生的语感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王尚文《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7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