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指导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四川省南充市西河路小学 赵会琼 637000 【摘 要】:课堂是教学活动中最直接、最基本的一种形式,也是学生获得知识最方便、最传统、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需要身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继续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积极研究各种符合小学生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的教学策略,使数学课堂在我们的正确引导下,获得高质量、高效率、高收益的教学效果。本文联系多位教育工作者的实践经验,结合国家提出的教育方面的方针政策,针对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这一直接目标提出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数学 有效课堂 教学策略 教学质量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上是多么的重要。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有效的课堂意味着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同学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在单元时间(45分钟)里,有效地进行数学课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在已有的学习能力的前提下,取得高效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小学数学的课堂上仍有许多问题,例如,有些老师没有注意到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方式,还采取了“满堂灌”的方式,这就造成了学生对数学课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学习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接下来,作者结合课堂实际,与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建构有效的数学课堂,希望能为广大的一线老师们做好准备。 一、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本身有着抽象化、理论化的特点,学生需要运用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学习与思考,才能获得相关数学知识。但是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不完善,对待事物往往以直观形象思维来思考,这也就导致很多小学生表示数学难学。教师如果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一些生活化的元素,或采用生活化的情景来组织教学活动,便可以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1.通过巧设疑问激发小学生的探索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常用的教学手段,通过课堂提问可以促使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兴趣,进而激发其探索欲望,但需要把握提问的度。教师要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巧设疑问,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能被2、5、3整除的数”教学中,笔者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之前,跟学生说:“老师有一个本领,能够不计算就知道哪些数能够被3整除,不信大家可以任意考我!”学生任意报数,笔者都能马上说出能否被3整除,然后请学生通过笔算加以验证。然后,笔者抓住合适的时机跟学生说:“大家知道为什么老师能够一眼看出数字能否被3整除吗?”在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之后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小学生的探索能力。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探究新知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识,从而达到培养小学生探索能力的目的。小学生活泼好动,表达能力较差,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精心地组织,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探索,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已有的计算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梯形的计算方法进行探究。 3.运用激励性语言保持学生的探索欲望。小学生自主行为意识模糊,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多运用激励性语言来引导学生,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保持学生的探索欲望。如教师在教学中常使用激励性语言,可以起到保持学生前进动力的作用。有时候,有的学生可能回答不正确,这时候教师的评价要有分寸,既要指出错误又要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如:“出现错误不要紧,我们可以改正它”“没问题,这并不代表你不行,以后认真一些就好了”等。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利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发展。自主学习意识的提升可有效帮助小学生提高学习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用自主学习的思想构思课堂教学。传统课堂教学注重单向性“讲授”,学生在课上缺少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思考问题,大多都是老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不给学生任何独立思考余地,使学生能力受损,创造性受到严重限制。而现代教育强调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人格,现代教育呼唤着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辅,学生主宰着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一些较容易学的章节,我常常这样安排教学过程:先揭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后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引导学生研讨解决,教师再作出评价、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这样整堂课完全体现了学生学习主人翁的地位和作用,收到了较好教学效果。 2.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参与,激发兴趣,使学生“想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一开始就对学习产生兴趣,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乐事,从面从认识和情感上倾向于学习,意志上指向学习,产生克服困难的强大毅力,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教师教学情境的创设可通过谈话激趣,板书激趣,多媒体辅助激趣,故事激趣,还可以让学生讨论生趣,实战体趣,提问诱趣等。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产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忘我的学习精神,在情绪的驱动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比如在平面几何入门教学中,“引言课”可设计得直观,有趣,“引言课”除教学课本内容外,还可安排如下内容:(1)简要介绍平面几何随着生产,生活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发展的历史,介绍我国古代在几何学习上的成就;(2)选编一些趣味性强与几何知识有联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折纸、拼图形等实践活动,产生对几何学习的兴趣;(3)通过多媒体的演示,组织学生欣赏漂亮的几何图案,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并用作图工具画几何图案等,通过以上的做法,学生一开始就会对平面几何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学好几何的决心。再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常创设问题研究的情境,通过质疑问难,诱发参与,引导学生作深入探索。产生主动去学的欲望,但问题的提出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要能使他们尝试到“跳一跳,够得着”的喜悦。 三、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 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因此,从儿童的好奇 、好问,求知欲望盛等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勤于思考问题,善于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措施。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未见)”时,有意识让学生计算40-9,54-6,学生在计算时发现各位相减是不够的,于是心里充满了疑问。这时教师适时地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心中的疑问:“个位不够减,怎么办呢?”接着让学生同桌两人相互讨论,并借助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以往学生习惯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不习惯独立思考,也就无从质疑,很难发展他们的个性。其实学生在听课时,脑子里肯定有产生疑问的瞬间,但大多数学生都不敢或不愿向教师请教。对于这些有畏难情绪的学生要予以热情鼓励,“说说自己的看法及问题。”“说错了,也没关系。”鼓励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学习信心。与此同时,在提问方式上也可给予指导。如学生刚刚学习发问时,完全可以从小疑问开始:老师讲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讲?自己有没有掌握?通过老师讲的,发现了什么新?问题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在教师指导或自主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 2.指导学生动手体验。《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体验数学”的过程性目标,强调数学课程要从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体验,一般来源于强烈的认知冲突,并在亲历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获得体验。不断地强化和拓展学习体验,有利于为后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新课标中也明确的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基础,它对学生知识的获取,运用,思维发展、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态度的形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实施动手操作,手脑并用,缩短与认识对象之间的距离,这样做既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也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指导学生合作探究。比如组织学生进行纠错训练。当新旧知识技能十分相似时,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往往会受旧经验的干扰。这是负迁移作用,是学生学习上的难点。这时我便运用比较方法,帮助学生纠错,以突破难点,消除旧知识向迁移作用。例如:教学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简便计算时。题目:51600÷700=73……500 往往有一些学生算错为: 51600÷700=73……5 这时,教师就要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启发他们用验算的方法发现错误,进而说明余下的“5”是被除数的百位上,应该是“500”的道理。通过纠错训练,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算理,以达到真正的生成。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策略指导并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对教学价值的体现、学生成长的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又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每一节课所处的具体情况和后面的过程都不相同,每一节课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丰富而具体的综合。我们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我们的课堂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林森.关注学生发展创新课堂教学:浅谈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创新[J].教育革新,2017(06)12-13. [2]袁红.尝试数学建模发展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从西方国家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一则案例谈起[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7(05)61-62.
|